(陕西传媒网)老中医笔下的武进士祠石碑

  • A+
所属分类:石碑
摘要

娄氏后人寻找到了埋在地下50年的石碑近日,娄九航找到了武进士娄俊岭为娄氏先祖所立的石碑,埋在地下50年的石碑重见天日。石碑被埋50年重见天日临清市八岔路镇娄塔头村是武进士娄俊岭的故乡。今年63岁的娄九航说,武进士娄俊岭的墓地就在村东,从前,墓地有很多松树,占地六七亩。

楼氏后人发现一块埋在地下50年的石碑

楼金石修炼所用的石锁重达340公斤

楼九航是一位老中医。 去年他去山西晋城旅游时,看到当地进士庙的石碑上刻着“楼君岭”的名字。 他很兴奋,当即决定在金石寺附近的一家酒店再住一晚。

楼九航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楼君令”是他的祖先,是清朝咸丰年间的武林秀才。 至今,楼九航家中仍保留着一把“武进士”习武时用过的重达340斤的石锁。

临清八岔路镇流传着许多关于楼金石的传说。 楼金石使用的剑重达120公斤,他还有一块占地28亩的“马行”,专门用于习武。

石碑头村_石碑村怎么样_石头村碑图片

近日,楼九航发现了吴进士楼君岭为楼氏先祖立的石碑。 埋藏在地下五十年的石碑终于露出来了。

埋葬50年后石碑重新浮出水面

临清市八岔路镇楼塔头村是武术秀才楼俊岭的故里。 目前这个村子里有不少楼家的后人,而武进士楼君岭一直是这个家族的骄傲。

楼九航是吴进士楼君龄的玄孙。 他是一位老中医,年轻时参军,后来退役在当地行医。

今年63岁的楼久航说,吴进士楼俊岭的墓地就在村东。 以前,墓地松树很多,占地六七亩。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楼君令墓被挖掘时,棺材里的楼金石穿着中式服装。 棺材由近一尺厚的木头制成,可见其油润的光泽。 据说楼金石的棺材被画了19遍,光是油漆的厚度就相当于一枚流通的硬币。 就在这时,墓前的石碑被推倒了。 后来,它被拉到村里,后来,被埋进了一个两米多深的坑里。

石碑头村_石头村碑图片_石碑村怎么样

在山西晋城进士庙看到“楼君令”这个名字后,楼九航就有了寻找石碑的冲动。 今年春节过后,楼九航以每天100块钱雇了几个人,开始寻找曾经矗立在自家墓前的石碑。

石碑被发现且完好无损。 碑高1.8米,宽0.65米,厚0.22米。 帽上刻有蟠龙,铭文为楷书。 这块石碑是楼君翎考中武举后立的。 碑文《楼氏序碑》中有关于楼君令的记载:“有君令字,仰山者,生聪明傲,不落俗套,为名将,出自吴申,用弓马。”应试,至仁子恪,为天下之主,并任命侍卫镇守国家。当时,他是弱者,弱者。”

石碑立于“清咸丰二年”,即1852年,可见此碑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楼金石使用的大刀重达120公斤

楼金石在当地故事中颇具传奇色彩。

石头村碑图片_石碑村怎么样_石碑头村

据楼氏后裔楼九云介绍,当时的楼君岭身材高大,武功高强。 去北京参加武术比赛时,楼俊岭故意输给了一个姓田的举人。 结果,楼俊岭与“状元”失之交臂。

据楼后人介绍,这是楼俊岭故意为之。 原来楼俊岭只有一个弟弟。 自古就有“忠不孝”之说。 为了能够留在家里,尽到对父母的孝心,楼俊岭选择放弃“状元”的称号。 楼峻岭被授予“武进士”称号后,又被任命为“护法”官职。

楼九航作为楼君令的玄孙,家中至今还保留着一把石锁,是楼金石用来习武的。 这把锁上刻着四个字:“丁未三百零四”。 “丁未”年号是1847年,楼君龄是1852年中进士。也就是说,楼君龄在中进士之前就一直在用这把石锁练习。

楼九航说原来家里有两把石锁,都是楼金石用来练武的。 后来石碑头村,其中一人失踪了。

在楼氏后人的记忆中,楼金石的遗物中就有一把大剑。 这把大刀重120公斤。 对于普通人来说,别说使用大刀,就是拿起来都相当困难。 不过这把大剑在楼金石手中却是轻如鸿毛,得心应手。 可见楼金石臂力非凡。

石碑村怎么样_石碑头村_石头村碑图片

不过,这把大刀是上个世纪“精炼”过的。

楼九航说楼金石练武很努力。 村东原有一片占地28亩的“马行”。 那是楼金石专门练武的地方。 楼锦石骑马射箭。

清代,楼塔头村原名下塔头村。 正是因为楼金石在当地有名,皇帝赐号,才改为现在的名字。 而且,当时村里还竖着两面大旗。 至今,村里还保留着用来放置旗帜的石“夹子”。

家族武术和医术传承百余年

自古以来,习武之人都学习医术。 不少武术爱好者除了习武​​之外,还经常为当地居民治病。 同样,楼金石家族除了传承武术之外,还传承了医术。

石碑头村_石碑村怎么样_石头村碑图片

楼九航说石碑头村,自楼金氏以来,楼氏子孙普遍习武。 解放初期,村里有很多场馆专门招收附近的孩子练习武术。 楼家传承的拳种是小红拳。 楼九航的祖父之一,擅长武术,解放初期曾参加山东省武术比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练武术的人已经不多了,小红拳这一家传也濒临失传。 然而楼九航从小就受到影响,热爱中医。 楼九航年轻时参军,在部队期间仍痴迷于中医。 退伍后,他除了为附近村民免费看病外,还经常到聊城、林西等地看病。

武训创办志愿学校的好帮手

更有趣的是,在家乡以武术闻名的楼金石,仍然与武训有着来往。

吴训(1838-1896),乞讨三十八年,创办三所义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正史记载为乞丐的人,被誉为“千古乞丐”。 楼君龄(1830—1895)也是吴训的同时代人,比吴训年长8岁。 两人的交集源于家相距不过十几里,楼金石又帮助武训创办了一所慈善学校。 这在一些史料中有记载,并不只是传说。

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的楼氏后人楼九云说,有关武训先生生平的资料和文章中,总会提到楼金石。 有关武训先生的影视作品,总是以楼金石为主角。 史料记载:同治初年,武训将自己多年积蓄的五六千串积蓄全部给了他。 1873年(同治十二年),吴训卖掉了母亲去世时所得的三亩田地。 拿到了120块钱,给了他利息。 几年下来,资金和利润已累计到4000多元。 此后,武训开始购买土地,交给楼金石管理,为武训积累了大量资金,用于创办义工学校。 可见当时楼锦石与武训交往密切,深得武训信任。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