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墓志铭是世界各地纪念死者的常见方式。 每一篇墓志铭都具有纪念的实际功能。 好的墓志铭往往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在我国,它又是一座特殊的文化宝库,它不仅反映了前人不同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而且表达了人们对自己、社会、世界的认识。
1 石刻的起源
墓志铭是总结和歌颂死者一生的文学体裁。 学者们通常将墓志铭细分为“墓志铭”和“铭文”。 “志”是指描述死者的姓名、籍贯、官职、生平事迹等,多以散文形式写成; “铭文”是用诗文歌颂死者品格的文字。
墓志铭是中国古代文献的一个大类,也是考古发现中发现的最大的文献类型,为许多门类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素材。 正因如此,古代墓志铭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 至于墓志铭的确切起源,史书上并无详细记载,因此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但基本都集中在丧葬制度上。 学者们以文献记载或出土实物为佐证,形成了各种学术观点,包括“战国说”、“秦说”、“西汉说”、“东汉说”、“魏晋说”等。其中,代表学说有“西汉说”、“东汉说”、“魏晋说”等。
例如,有学者认为西汉时期出现的“告状”就是墓志铭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西汉的“墓志铭”。 《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认为,西汉初期的墓葬中,有“痗”(读作“yì”)的葬俗,以报告墓地的形状。 请愿书是要求将死者从人间转移到阴间的书面请愿书,通常写在一张木条上。
“东汉说”的支持者很多。 1929年,考古人员在洛阳东北郊出土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贾武忠之妻马姜墓,墓中详细记载了贾武忠的姓名、出身、生平。死亡的故事和日期以及死者的埋葬。 这也被认为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石刻墓志铭。 石头长46厘米,宽58厘米。 隶书15行,每行13至19字。 书法浑厚有力。 近代著名学者罗振玉曾在其《辽巨稿》中题跋:“未曾见过汉族墓葬记载,此为墓志铭之由来”。
《魏晋说》认为,《宋书·李治二》中明确提及禁碑始于曹操:“汉以后,天下奢送死,多石室、石兽。建安十年(205年),魏武帝鉴于天下衰败,下令不举行大葬,并禁止立碑。 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下旨,取消陵园上的一切设施和标志。 可能是世人还是希望在纪念死者方面能有一些寄托,于是,把刻在地上的石头埋入坟墓的墓志铭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这就是墓志铭的由来。
总之,墓志铭在我国历史悠久,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材料上,早期“砖、瓦、石并用”,后来逐渐形成石刻墓志铭; 在文体上,墓志铭由简单到复杂,由随意书写到固定格式; 在名称上,由早期的墓碑、棺材铭文等题名统一为墓志铭。 尤其是魏晋南朝时期,对立碑的限制,迫使墓碑尺寸缩小,从地面移至地下。 这也是墓志铭正式形成的重要外部契机。
唐代是墓志铭发展的鼎盛时期。 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社会的繁荣,另一方面是前代文献的积累,使得墓志铭的创作达到了顶峰,内容和形式都被用于为后人所借鉴。 此后,名人为自己撰写墓志铭的现象越来越盛行,如白居易的《醉隐先生墓志铭序》等。 明清时期,全社会都很重视丧葬。 这一时期,文人的创作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另一个高峰。 墓志铭的体例在很多文人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
2 文人为其撰写墓志铭
我国古代墓志铭起源于石刻墓碑。 墓碑对墓志铭的形成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以至于后来的研究者大多没有区分它们,而统称为墓志铭。
事实上,虽然墓碑和墓志铭都能起到歌颂墓主的作用,但它们的功能自产生以来就有很大不同,墓碑铭文和墓志铭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而且,古人在地上立墓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被日晒雨淋,或者被战争损坏。 大部分墓碑最终都会被毁弃,无法实现墓主“悬亿万年”的心愿。 墓志铭尺寸较小,必须与墓主的棺材一起埋葬在墓中。 正如明代乌讷所说:“墓志铭直接写明世系、年号、姓名、等级,防止坟墓被移动或改变。” 不难看出,古人立墓志铭的首要目的是记录事件,防止坟墓被移动。 现存的墓志铭数量远远多于墓碑,客观上证明墓志铭确实比墓碑更容易保存,并且可以长久流传。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风盛行,墓碑铭文和墓志铭有严格的区分。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其《文赋》一文中,首次提出题词作为一种与诗、词、碑、诗并列的文体:“诗与诗有关。情感细腻,铭文涉物而浏览,明亮。碑文有质,挽歌缠绵哀伤。铭文博大而温柔,谚语挫败而清晰有力。” 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在《文选》中也将碑文和墓志铭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这种区别在宋代以后逐渐被人们忽视,一直延续到清代。 清代许多著名金石学家并不区分墓志铭和墓志铭,仍然坚持墓志铭一体论。 例如,清代著名藏书家、书法家孙星衍就将一切墓碑、墓志铭视为碑。 他收藏的石刻多为墓志铭,但均以“访碑记”命名。 即使在当代,许多学者仍然将碑刻视为一体,并继承了这一观点。 按照惯例,所有刻在墓碑或坟墓上的总结死者生平的文字都称为墓志铭。
刻石铭文曾经是古代人死后的一件大事。 许多人在生前就为自己写墓志铭,或者花很多钱请人为自己写墓志铭。 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是一位文字大师,他所收藏的墓志铭有70多篇。 儒家大师朱熹为14位女性撰写墓志铭,表示理想的女性应该是孝、德、知、善。 这样的性格。 欧阳修一生共创作墓志铭83篇,无一不歌颂当代儒家学者和人才,积极树立了士大夫新的评价标准。
此外,还有历史上罕见的无字碑,成为后世之谜。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在人生舞台上谢幕。 她与唐高宗合葬的乾陵前,立有两块石碑。 西边的一座是唐高宗的,刻有他的丰功伟绩;西边的一座是唐高宗的。 而东边那块八米的石碑,高大雄伟,却没有任何字样。 这就是著名的武则天无字碑。
此外,我国历史上还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每块都记载了一段历史。
一是东晋著名人物谢安的墓碑。 谢安是成语故事《中兴》中的“主角”。 直到四十岁才开始为官。 在谢安的推荐下,其侄子谢玄率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五军之一的“北府”。 谢安因此成为民族英雄,死后墓碑上没有刻一个字,足见他的功绩不可估量。
还有南宋奸臣秦桧的墓碑。 臭名昭著的秦桧死后,他的墓碑上没有任何字迹。 这是因为他陷害忠良,为了荣耀而卖国,所以后人懒得为他刻字。
3本了解古代社会的“工具书”
墓志铭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石刻艺术和书法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它们能够起到证明和补充历史的作用,成为文物部门收藏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古学家认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墓志铭石刻已经从边缘的历史资料转变为研究我国中世纪尤其是唐代最丰富的资料来源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古代墓志铭所提供的丰富细节令人惊叹,成为现代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本生动的“参考书”。 例如,北魏宣武帝时期,袁景任徐州刺史。 他很有理想、有抱负,但残酷的政治斗争却导致了他的死亡。 因此,他在《我行刑前的墓志铭》中写道:“洛阳人,姓元,名景。” 。 道无时,岁月无永远!”寥寥数语,将生不逢时的悲壮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书页上。
唐代是现存墓志铭规模较大、较为完整的朝代。 大量出土的墓志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政治脉络、民族战争、历史人物以及对政权的评价。 例如,武周墓志铭“蕴藏着许多隐藏的政治内涵”,“许多墓志铭通过墓主的亲身经历揭露了残暴官员政治的黑暗”。 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武周时期残暴官僚政治的厌恶。 墓志铭的作者用晦涩的语言记录了人们对当前社会现状的反抗,在曲折中表达了人们对光明自由生活的人生追求和理想。
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了解墓志铭是从学习书法开始的。 墓志铭是我国古代石刻的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书法家的关注。 单就书法而言,墓志铭和许多书法杰作一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人们练习书法的典范,如《司马尊墓志铭》、《刁尊墓志铭》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墓志铭这一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 随着《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散落在民间的新出土墓志铭和拓片被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保存,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墓志铭研究热潮。 这种形式在古籍和历史文化的校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4充满自嘲和幽默的西方墓志铭
墓志铭是世界各地纪念死者的常见方式,但在内容上,东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异。 东方墓志铭注重描述和赞美,庄严肃穆; 而西方的墓志铭则多种多样,要么阐述人生,要么介绍自己,要么给出座右铭。
在英语中,墓志铭这个词是古罗马统治的产物。 希腊神话中,天文缪斯乌拉尼尔和音乐家安菲马洛斯的儿子利诺斯是底比斯一位富有音乐天才的诗人,创作了《利诺斯之歌》,这是一首哀悼之歌。 ,后因得罪太阳神阿波罗而被杀。 后人写了一首悲伤的诗来纪念他,称之为奥里娜。 它在希腊语中被称为 epitaphion。 Epi 的意思是“在……上”墓碑写法,taphos 的意思是“墓碑”。 它们在一起的意思是“刻在坟墓或墓碑上”。 “碑上的文字”通常被译为墓志铭。
古罗马墓志铭的内容很短,通常以“hic jacet”开头,翻译成英文是“Here lies...”,意思是“……埋葬在这里”,后面是姓名、头衔和出生日期。墓主人去世。 年份等
欧洲墓志铭自产生以来就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你可以在《希腊文集》里读到很多诗人写的墓志铭。 西蒙尼德斯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抒情诗人之一,也是最好的抒情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大多采用挽歌诗句,情感丰富,形式简洁。 古罗马墓志铭也参考了古希腊著作,但在文字和文字中添加了事实叙述,警告后人不要损坏死者的坟墓。 墓志铭的数量逐渐增多。
此后墓碑写法,在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欧洲墓志铭都遵循拉丁文书写的惯例。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有突破,各种语言的作品出现。
用英文书写的墓志铭始于14世纪中叶,到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墓志铭开始带有明显的文学气息。 到16世纪末,用诗歌写墓志铭已经相当流行。 17世纪,墓志铭在欧洲空前繁荣。 许多著名的墓志铭都是文人即兴创作的,并不是打算用在墓碑上的。 本·琼森、约翰·弥尔顿等诗人为后世留下了优秀的作品。 工作。 关于人们写墓志铭的目的,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在《论墓志铭》中说:人们创作墓志铭有两个愿望——保存死者的遗骸,便于记忆。
与我国不同的是,欧洲国家的墓志铭叙事较少包含讨论、对话和描述,以抒情为主。 很多时候,连墓主的生平都没有介绍,只是透露了主要特征,或者阐述了一个要点。 它们大多具有言简意赅、语言哲学性强、风格多样的特点。
17世纪末英国最重要的作家德莱顿为他的妻子写的墓志铭只有两行诗:这里躺着我的女士; 让她躺在这里! 现在她睡着了,我也安心了。 18世纪英国著名文学学者塞缪尔·约翰逊为同时代作家撰写了墓志铭。 尽管它是松散的形式,但它仍然是“简单而不简单”:奥利弗·戈德史密斯,诗人、博物学家和历史学家; 几乎没有什么是他没有触及过的,无论他触及到什么地方,他都做出了贡献,并为之增光添彩。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同样简洁:“这里长眠着米兰人(他曾经居住在米兰)亨利·贝尔(司汤达的原名),他生活过、热爱过、写作过。” 美国作家马克·涂文的墓志铭是:“他观察世界的变化,但他讲述的是世界的真相。”
另外,有些是死者生前自己写的,他不喜欢吹牛。 他多以自嘲和幽默为主,这也是英国墓志铭的一大特色。 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威廉·莎士比亚于1616年去世后,被安葬在家乡的圣三一教堂。 他的坟墓只盖了一块石板,没有立碑。 这段自写的墓志铭刻在石板上。 翻译如下:朋友,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挖出埋在这里的棺材; 谁离开我的坟墓,谁就会受到祝福;谁触碰我的遗体,谁就会遭受灾难。 约翰·盖伊是18世纪英国诗人、剧作家。 他的作品大多讽刺权贵、批判时下弊病。 盖伊的墓碑上有两块墓志铭。 第一篇是新古典主义诗人亚历山大·波普写的,他赞扬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诗歌技巧; 第二首短诗是盖伊自己写的:全世界都表明,生活只是一个笑话; 我以前也这么认为,但现在我知道了。 1821年2月23日,英国杰出诗人、作家约翰·济慈在罗马去世,享年25岁。临终时,他为自己写了墓志铭,并要求在墓碑上刻上这句话:那些长眠于此的人,他们的声誉是写在水面上的。
相关链接
海明威的墓志铭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出自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 很难想象,一向在作品中表达正能量的他,有一天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己的生活。
1952年,海明威出版了作品《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荣获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已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对此,海明威承认:“这是我一生中能写出的最好的作品,连我自己都想不通如何才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尤其是那句‘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经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然而,他并没有完全履行自己的诺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七年后,他用猎枪结束了62岁的生命。 海明威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只刻了一句简单的话:“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21日,卒于1961年7月2日。”
2002年1月13日,104岁的格雷戈里奥·福·恩斯特(《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原型)去世了。 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全球30多家网站发布了这样一份调查问卷——当今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一个备受世人敬仰的人,竟然莫名其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而他的朋友,一个以出海捕鱼为生的渔民,却过着悠闲而满足的日子。 请问,一个几乎拥有全世界的男人,为何选择懦弱而死? 而那个几乎一无所有的捕鱼老人却选择勇敢地生活? 请告诉我们你的最佳答案,因为海明威墓碑上写墓志铭的地方仍然空着。
这样一份问卷,顿时引起了无数人的极大兴趣。 关于哪种墓志铭更适合海明威,有很多意见。
这时,格雷戈里奥的儿子突然发表了海明威去世前一天写给父亲的信:“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的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 ”。 。 现在,我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那些意味着一切的天赋现在也抛弃了我。 我的光辉历程已经结束,为了保持完美的自我,我必须毫不犹豫地消灭自己。”
读完海明威这封看似开明的信,人们似乎明白了他的死因: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再也无法承受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压力,他很难突破自我,创作出更好的杰作。比《老人与海》。 优秀作品。 这样的失败,足以毁了他。 于是,海明威在巨大的挫败和沮丧中走上了一条死胡同。
有人曾建议,用海明威的“遗言”作为他的墓志铭比较合适。 然而,立即有人指出,这样消极的“遗言”不能真实反映海明威的一生,只会亵渎他的荣耀。
时至今日,海明威的墓碑上除了那简单的一句话,仍然是空白的。 或许,日益空旷、孤独的墓碑能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和遐想。 (郭梅)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