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家乡是什么意思?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当今城市化、信息化的时代,作家如何有效地书写家乡? 5月5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向土地与传统致敬”——四川作家作品交流会在网络直播间举行。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小说家罗伟章与另外两位四川作家彭家和、凌世江在线上与读者进行交流。 三位作家分别从自己的作品(罗伟章的小说《谁来敲门》、彭家和的散文集《屋顶下听风》、凌世江的散文集《蚂蚁搬家就会下雨》)开始分享他们对家乡和写作的感受。 和意见。
彭家和、凌世江、罗伟章与主持人(从右至左)
在罗伟章看来,家乡是生命形成的地方,是生命开始的地方,所以很多东西都是自然的,埋藏在骨血里的。 “家乡的人和事让我在乎。说到底,文学首先是一种关怀,然后才是别的。”
但文学故乡并不直接等于祖籍地。 “有时候,我们把文学看小了,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两者虽然有很深的联系,但也有很大的区别。文学的故乡是你文学写作的实验田,通过这个田野,你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认为每个有抱负的作家都会以这样的方式预设自己的写作目标。”
凌世江的家乡散文集《蚂蚁搬家就会下雨》荣获2021年第十届四川文学奖。当他写这部作品时,他已不在家乡,而是在远方回望。 这种对人、对博物馆的考察所带来的“疏离”效应,也给了他重返家乡的多种可能。 。
曾经在高原当过兵的凌世江也认为,家乡不仅仅是出生地。 他年轻时当兵的地方,比家乡更有情感分量和记忆价值。 因此,他觉得“我至少有两个故乡”。 。 两个故乡现实与虚幻的距离交织所产生的精神力量,给了我的文字巨大的情感后盾。”
彭家和的《屋檐下听风》也对家乡进行了生动多彩的描述。 他的经历是,一个人只有离开了,家乡才会成为他的家乡。 “写家乡,应该是每一个离开家乡的作家都会做的事情。 许多人在写家乡的过程中成为作家。 。 那片水土不仅滋养你的物质,更滋养你的精神。 在给你生命的同时,也给你思考和安慰。”
三位作家在书写家乡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表象上,而是通过当地的变化来窥见时代的变迁,以个人的视角进入时代。 罗伟章认为,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就像水滴与河流的关系。 河流是由水滴组成的,但如果去掉一滴水,河流仍然是河流马的墓碑阅读凌仕江,所以个体在时代面前是脆弱的。 正是个体的脆弱吸引了作家的注意并感动了他。 因此,作家在面对时代的同时,也同时审视和拾取。 作家本人也是那个时代的个体。 基于此,卡夫卡断定作家是弱者。 这个弱者向前迈进,在滚滚洪流中擦拭、书写,成为一名作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作家认识的家乡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 故乡正逐渐成为陌生的语境。 在凌世江看来,除了家乡,家乡的人仍然可以进入文字,“进入到我在城市里的另一个巨大的想法,因为我在这里看到的人都来自不同的家乡。”
直播中,他还谈到了四川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诸多著名文学人物,如巴金、郭沫若、沙亭、艾雾、李劼人、周克勤、马识途等,而谈到这些前辈作家的影响程度马的墓碑阅读凌仕江,罗伟章在自己的写作中表示,他并不是特别确定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因为它不是有意的”。 彭嘉禾也认为,文化的传承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从小就读过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没有哪个作家会模仿别人而一直写下去,他们都会学习别人的长处,进行创新创造。”
凌世江谈到读完周克勤的小说《徐毛和他的女儿们》后的感受,“书中对农村经历的详细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一些方言的使用都有了新意。”诗意的感觉。亲切感。虽然他不擅长写散文,但小说中很多景物的描写在我看来也有散文的味道。这可能是由于他的家乡离他不远的地理气质所致。矿。”
(彭嘉禾提供图片)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